留美博士后回国当农民 推广农业新模式
保送人大,硕博连读。从本科到研究生,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石嫣却一直与农业结缘。石嫣说,自己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,恰巧有一个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(分数线,专业设置)读研的机会。研二时,通过一位刚从美国访问回国的教授介绍,得知美国有个研究所,有意向资助一名学生在当地一家农场工作,进行深入交流。“正好那时候我还没有定下来读博研究的方向,想着借这个机会可以思考下。”
“在国内时,每次从农村回来,带着发现的问题回到学校,写几篇论文,完成课题,感觉这个才是有价值的。”后来在美国的农场里,每天的工作让石嫣开始思考自己来这里到底是干什么。
石嫣发现,自己所在的农场在种植期间,就会有附近社区的会员前来预订,等到蔬菜成熟后便开始配送。至于剩余的,有时她也会和其他伙伴到镇上的市集去售卖。这种在当地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(CSA)模式,结合此前在国内的调研,石嫣觉得也适合在中国推广。
2008年回国后,石嫣完成了关于社区支持农业信任研究的博士论文,顺利毕业。2012年5月,她同丈夫一同研究并推广“分享收获”社区支持农业项目,并获得了清华大学(分数线,专业设置)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学位。
提及目前所做的工作,石嫣解释道,社区支持农业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在种植季节之初,农民联系当地的消费者。在蔬菜和水果收获时,再将此前预订的份额运送到消费者手中。而另一种则是消费者组成集体,去联系相应的农场。
“简单一点说就是,农场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直销、互信友好的关系。既让中小型的生产者有了稳定的市场保障,又让消费者吃到更健康的食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