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今年中国大陆学生未能成功获得麻省理工的青睐呢?
为什么今年中国大陆学生未能成功获得麻省理工MIT的青睐呢?麻省理工发出的通告中透露出了这些信息:1、这是提前录取,707人成功,2483人被拒,还有6182人等待下一轮常规录取。2、707名被录取学生来自全球486个高中,拥有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大陆,没有一所高中有毕业生被提前录取。3、录取考察的内容为学术能力、人格特质、全球愿景。从字面上看,麻省理工的说辞中规中矩无懈可击,没有提到族裔问题、国籍问题、专业过滤等问题。但这些信息或许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,那就是麻省理工大学认为来自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在学术能力、人格特质、全球愿景这三个维度上的综合评价不够资格被提前录取。
孩子的抗压能力,和成绩一样重要
正因为国外知名大学明白,学习能力强不代表孩子能在接下来数年的学习中成功毕业,因此这些名校在挑选学生时,会很注重考量学生的抗压能力。
以美国申请大学为例,许多美国大学喜欢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:论述一段你失败的经历。这在美国被叫做失败经历问题(failure essay questions),目的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困难的应对能力,甚至是整个心态环境。
比起学习成绩,学校更看重社会责任感
另外,有过志愿者或者义工经历的孩子也经常会受到名校的青睐。这是因为名校都想招收更有领袖潜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,确保他们以后出社会以后一定会对社会有所贡献,不会一枝独秀,而是推动一个团队集体的进步。也只有这样,这些名校的教育才真正的变得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