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小孩出国留学的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?
送小孩出国留学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当普遍。这种普遍性的主要依据有:一些孩子不能适应目前国内的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导向下的教育模式;一些家长不认同目前唯分数论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;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。于是,不少财力雄厚的家长们纷纷砸钱把孩子送去国外念书,他们的心理预期大体包括:外国教育让孩子从小接受国际化的熏陶,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;让孩子从小适应他国文化,更加独立,增加多种人生选择的机会;增加毕业后国外定居与就业的机会,哪怕回国也可以凭借“海归”身份,从而相对容易谋求更有竞争力的工作岗位。
问题是,没有证据证明孩子出国发展就一定更好。相当比例的学生面临生活孤寂、学业压力、语言障碍、文化差异、种族歧视、工作难寻等诸多问题。一些没有家长陪伴和管束的孩子,出国了,就相当于放羊了,有些学会了吃喝玩乐,游手好闲,旷课翘课,更有甚者还沾染了欺骗、造假、剽窃、滥交、吸毒、卖淫和嫖娼等学习与生活方面的诸多恶习。一些孩子和家长交流最多的就是张口要钱的时候。他们表面上实现了所谓的“自由自在”,但毕业后就感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“不自由”。因为相关技能的缺失,他们变得寸步难行,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风险。
当下,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合作与往来越来越密切。我想奉劝那些将要送孩子出国或已经送出去的家长,需要多思量一下各种不可预期的问题与风险。对于年龄偏小、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,家长的贴身陪伴、监督和管束是必不可少的。提早把孩子置身于相对高风险的环境里“自由生长”,无异于揠苗助长,有悖于孩子的成长规律。
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。在子女教育方面,我们当然不鼓励一味地留在国内,但也不赞同一窝蜂式地出国留学。审时度势,谋定而后动,陪伴与监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,才能让那些欲送娃出国念书的家长降低未来风险。